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刚刚已往的2019-2020赛季nba的篮球相关收入(bri)出现了大幅度下跌(赛季开始之前的预计总收入为80亿美圆,实际总收入为68.65亿美圆),虽然nba在奥兰多的迪士尼园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花费约1.8亿美圆)重启赛季,并且遭遇了壹波叁折的考验(队员罢赛),但在疫情之下,这个成功的“泡泡模式”还是为nba挽回了至少15亿美圆的损失。 只从外部环境的因素来看,2019-2020赛季并不具有代表性,它的实际收入与预计收入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而出现了远超劳资协议中规定的最大波动范围,所以本日的劳资协议讲解,咱们结合已经已往的2017-2018以及2018-2019赛季,来讲述这家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企业在赚钱之后,企业的劳方(队员)和资方(老板)是如何分成的。 根据劳资协议的规定:劳方(队员)确保会得到nba预计篮球相关收入(bri)的50%,如果出现壹定的偏差,则劳方(队员)得到的份额会在实际篮球相关收入(bri)的49%-51%之间。这是总的准则。
那么问题来了,因为nba的预计篮球相关收入是在赛季初测算得到的,而实际篮球相关收入要等到赛季结束后才能最终确定,所以,队员们的预计收入与实际收入难免会存在壹定的偏差。 这个偏差分为两种状况:预计篮球相关收入>实际篮球相关收入,或者,预计篮球相关收入<实际篮球相关收入。 1.当:预计篮球相关收入>实际篮球相关收入时: 两者之间差额的60.5%将由队员们自掏腰包来填平,举个例子:在2017-2018赛季开始前,nba测算的预计篮球相关收入为53.18亿美圆,假设,当赛季结束时nba的实际篮球相关收入为52.18亿美圆,两者之间的差额为1亿美圆,按照总准则,队员们本可以得到预计篮球相关收入53.18亿美圆的50%,即为26.59亿美圆,但考虑到实际收入减少了1亿美圆,所以队员要从26.59亿美圆中扣除1亿美圆的60.5%(即0.605亿美圆),最后队员们实际得到的是25.985亿美圆,最后验算壹下,用实际队员收入25.985亿美圆除以实际篮球相关收入52.18亿美圆,得到的百分比是49.8%,在49%-51%之间,所以25.985亿美圆就是2017-2018赛季队员们得到的分成。 2.当:预计篮球相关收入<实际篮球相关收入时: 队员将可以得到多出部分的60%,举例:根据资料显示,2018-2019赛季的实际篮球相关收入为76.78亿美圆,比预计的74.78亿美圆多出了2亿美圆,则队员们最终得到的总收入为:74.78*50%+2*60%=37.39+1.2=38.59亿美圆,验算壹下:38.59除以76.78,得到的百分比是50.3%,在49%-51%之间,所以38.59亿美圆就是2018-2019赛季队员们得到的分成。 当然,这只是咱们根据劳资协议的规定进行的最基础的运算,经过多年的发展,nba已经形成了壹套成型的体系来确保劳方和资方在利益均等化和最大化之间找到壹个平衡点。 用壹句言简意赅的大白话来概括劳资协议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这样说:当队员们少拿时,老板们需要补偿队员们;当队员们多拿时,队员们将通过联盟设置的托管系统来补偿老板们。 这是壹个维持nba平衡、稳定和发展的要紧杠杆,毕竟,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队员,大多数队员也只是把篮球当做壹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况且职业运动员的生涯较为短暂,且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在短暂高光的生涯中追求利益最大化,比不顾壹切去追逐可遇不可求的总第一,要来得更加实际壹些。 (后仰跳投&铁林) nba劳资协议详解与案例
|